CatDog's Blog

Never ever give up

关于网络上的公共话题的争论

网上很多关于公共话题的争论,比如有些人认为中国应该走民主宪政的道路,有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坚持现在的道路。关键是双方还斗得不可开交甚至人身攻击(这是最TMD常见的)。对此我有些自己的看法。
1.首先是网络舆论有其自己的特性,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个坛子的言辞逐渐激烈并发展到谩骂是正常的(早期bbs)。在有比较负责的版主的坛子会好些。所以网上见到骂人的根本没必要生气,看不惯直接举报就是了~p.s.现在还没有看到关于网络媒体的用户群行为和传播特性的详尽分析,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和社交网络这几大类信息传播途径。但是大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减少受到的影响。[1]
2.议题问题:
2.1.其实很多争论的议题并不一致。
以最近很火的王小石的《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为例,此文的主要论述结构为:
俄罗斯解体前后的社会发展指标比较->俄罗斯惨
+
中国比苏联人均资源更少->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
从论证的角度来说,应该攻击的关键点有两种:论据和因果链条,比如论据部分:俄罗斯是否衰退和中苏资源对比;而可以攻击的因果链条有一处:中国若动荡和苏联解体的动荡会有何异同(可以从资源对比、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政治变动等方面考虑),但是我看到的攻击王小石的文章多是针对此文的最强点“俄在苏联解体之后的惨”进行攻击的,而且其所批驳的论点更是偷换为“改革更惨论”(王小石的文章没有提到改革导致动荡,主要论点是动荡的后果比较)或者转移到了对某些体制问题的批判(偷换概念是很不地道的行为)。
2.2.议题不一致的后果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双方辩论牛头不对马嘴,然后逐渐升级为一种谩骂~另一个后果是无法判断胜负~双方都可以声明自己获胜了。
p.s. 当然转移话题是一种策略,在意识形态领域比拼的是影响力,不一定需要完全驳倒对方,只要覆盖住其影响即可,特别是在精英群体的意识形态方面。其他还有很多策略,比如攻击对方的身份和funding 来源等,虽然与论题无关,但是可以起到降低对方可信程度的效果,比如方舟子受到的攻击和很多转基因相关议题,难以反驳其论点的时候攻击其公信力是很好的策略。
2.3.怎么避免议题不一致
其实只要脑袋里有一根弦,论点是否一致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稍微梳理一下逻辑,归纳一下即可。但是网络上由于参与争论的人很多很杂,各人立场不一样,而且不排除受到操纵的可能性,出现议题变化的情况很常见。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意识形态辩论双方都没法说服对方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非正式的辩论当中。
3.论据问题:
论据是论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在论证中的关键在于论据可靠性和证明力,而实际上论据的组织和出现时机也是很重要的(法律领域有“证据突袭”一说)。
3.1论据可靠性
论据必须有可靠性,意味着可以被重复验证和精确,不过通常来说网络辩论不可能做重复实验或重复调查,所以可以重复验证意味着必须给出论据来源,而精确性则要求论据来源必须是足够权威,而且提供者应该是无利益冲突的。我们排斥个人体验作为论据,除非被显式地统计出来。而《动荡》一文的争论双方很少显式地给出权威的参考资料来源,但是显然王小石的资料要更准确。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其引用的民调在英文google搜不到,中文也只能搜到2006年4月发表的一篇无参考文献的文章《俄罗斯人深切缅怀苏联》,里面声称民调是是VTISOM做的,但是没有参考文献就完全无法确定这个来源的真实性,鉴于大部分中国网民不懂俄语,这其实也是个可以利用的攻击点。
p.s.宏观经济数据为例,UN, WorldBank, IMF是比较权威的发布机构,此外还有一些大学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应该是比较权威的[2]
UNDP的Database
http://hdrstats.undp.org/en/tables/
IMF的Data and Statistics
http://www.imf.org/external/data.htm
WorldBank的Indicator: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CIA的World Factbook: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
UPenn的Penn World Table:
https://pwt.sas.upenn.edu/php_site/pwt71/pwt71_form_test.php
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Maddison Project的数据:
http://www.ggdc.net/maddison/maddison-project/data.htm
各国统计局:
美国:
http://www.census.gov/
俄国:
http://www.gks.ru/
中国:
http://www.stats.gov.cn/tjsj/
但是应该注意到:数理统计是属于一种归纳法,它不能摆脱归纳法自身的缺陷。人类历史太短,统计涨落太大。
3.2论据证明力
论据证明力取决于与论点的相关程度,比如人均预期寿命就比基尼系数更能比较不同国家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这就要求选择论据的时候要足够接近论点。任何因果链的传递都是可能被攻击的点。比如说《动荡》一文以军费开支急剧下降作为俄罗斯国防力量衰落的论据就是有问题的:看看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军费大跳水就知道了~冷战的代价不亚于一场热战,所以冷战结束军费开支下降是正常的,连美国都削了1000多亿美元,更何况俄罗斯的国防目标和苏联不可同日而语~国土防御和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军费开支是没有可比性的~更直接的方法应该去尝试论证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受到的损害:国防工业体系的瓦解以及战略纵深的丧失等方面。
好的论据在呈现其证明力的时候还有很多技巧,比如修辞学的运用以及概率论的很多反直观现象等。
最后,对几个公共话题辩论的现象的看法:
1.意识形态方面的辩论很难说服对方的,有利益问题,还有话语体系的问题以及耐心的问题。没有达成最终结论是正常的。
2.解构与建构问题:网络上的辩论倾向于解构而非建构,就像推导NS方程和解NS方程完全是不同难度的问题一样,解构者只要指出问题所在(就是骂),而建构者需要对政治经济技术有较好的把握。而且现实问题通常复杂到不存在任何简单的解决方案。
3.上纲上线行为:扣五毛和美分的帽子感觉是最多的~其实这都是简单二分法思维的后遗症,进一步反映的是意识形态的分裂,最后走向的对抗就不妙了~p.s. Robert Aumann曾经证明了两个真诚理性的truthseeker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应该一致,如果双方不欢而散,必定至少有一方不是truthseeker[3]。(不过非理性是正常的,理性才TMD是不正常的)
4.现象正确归因的问题: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时间先后不等于因果关系,虽然他们都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5.阴谋论问题:常见的阴谋论倾向于用一种合理的“故事”去套已有的论据、史料或者证据,但是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其阴谋构建过程的成本问题和稳定性问题:构建阴谋是需要成本的,特别是越大规模的阴谋,其需要收买的人和动用的物资就越多,此时完全掌控这些要素所需要的人的精力和通信能力可能会存在矛盾,其成本和收益、实际收益和可能的最佳收益也可能存在矛盾。不过至少有一种阴谋论是现实可能的:集体无意识的大众的利益确实容易被内部紧密的小团体操纵,比如网络水军操纵,秘密政党活动等现象。不过这其实也可以说是统治的基础。
6.大国小国行为特点是不一致性:有些东西不是scalable的,不给出机理直接套用通常会出bug。此外还有地缘政治问题;
7.分歧的弥合与“问题-主义之辩”:不同道路的分歧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其出发点都是希望未来发展得更好,而不同之处在于其指出的问题不同和解决方案不同,如果能相互理解对方针对的问题,或许能够有助于理解对方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从而有助于弥合分歧凝聚力量。比如民主针对的问题是决策参与的问题(更深层次是胜利联盟利益分配的问题),计划经济是针对的快速工业化增强国力的问题,市场经济针对的是需求的满足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存在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其实双方在确认了问题的严重程度之后,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达成妥协(由于利益冲突这几乎是个梦想)。参考胡适和李大钊的问题和主义的辩论:空谈主义不能改良社会,但是完全不考虑主义的时候对问题的认识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冲突(怕就怕错误归因啊~~)。
8.政治现实感问题:理想政治和现实政治是不一样的,国家间的对比最好是用理想政治对比理想政治,用现实政治对比现实政治。而且最好不要期待一场理想化的政治改革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现实政治问题(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如果社会因改革而混乱的话更可能的结果是各种投机(博弈论:单次博弈投机是最佳策略,多次博弈合作是最佳策略)。
Alexander Hamilton: "... and a government ill executed, whatever it may be in theory, must be in practice a bad government."
9.理论探讨、媒体传播和政治斗争的规律是不同的,可以说遵循的游戏规则不一样,在不同层面上是会有不同的对策的,比如改革的问题上:理论探讨可能需要深入分析,但是媒体传播需要话语权,政治斗争可能需要考虑寻找盟友、利益分配和制造谣言打击对手之类的玩意儿。
参考书目:
《民主的限制》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1]赵鼎新:中国微博特色在于网民更可能被操纵
http://news.sina.com.cn/pl/2013-06-05/103727317623.shtml
[3]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458

test ScribeFire

在实验室做实验经常需要一些电工零部件,小一点儿的比如电阻电容,大一点儿的比如智能仪表和PLC,再大一点儿的比如工控机和变频器等,这些东西都需要购买,但是不一定有方便的地方可以购买,实体店可能比较遥远而且或不一定全,taobao上的东西虽然很多但是不能保证品质,通常也开不了发票。因此求助于专业的电子器件分销商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我看了一下,互联网上的专业电子分销商有很多,比如Digi-key,mouser,大联大等,但是我比较了一下:(参考:http://www.ickey.cn/fxs.php

总的来看,大联大和mouser是国内还比较先进的供应商。

 

 

- No Title -

\(\vec f=\vec j \times \vec B\)